隆乳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世紀,當時是在乳房內灌入石蠟以增加乳房的大小及改善外觀。隨後,各種千奇百怪的物質,包括海綿、植物油、蜜蠟、橡膠、鐵氟龍……等許多不論是天然或是合成的物質都曾被拿來作為乳房增大的材料。不用說這些結果當然不理想,這些血淋淋的歷史也代表了無數的婦女為了追求美麗的胸部而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近代隆乳手術的發展約是從1960年代的美國和法國開始的,幾乎是在差不多的時間,同時出現了利用矽膠和鹽水袋作為隆乳的材料,也才終於使隆乳手術達到了一個較為穩定且併發症少的階段。在過去的50多年經驗累積下,醫師從病人身上瞭解到各種植入物的優缺點和長期可能出現的狀況,同時隨著醫療的進步,植入物的材質也逐漸調整,越趨完善。
根據統計,隆乳手術在大部分先進國家中皆名列整形手術數量的前三名,以台灣來說,在2011年,接受隆乳手術的人數已經超過一萬人,此後年年增加,近年來更成為各大整形外科診所的主力發展項目。台灣醫療處於世界的前段班,能提供各式的隆乳手術方式供客人選擇,但是哪一項才是適合你(妳)的方式?在接受隆乳前,你(妳)必須要能完全了解這一項手術的一切!
植入物 v.s. 自體脂肪?
隆乳的方式可以分為自體組織移植和植入物兩種。自體組織包含自體脂肪、肌肉或是皮瓣的轉移手術,其中肌肉和皮瓣的手術通常是在大型醫院重建乳房缺損的方式,在純美容的領域,自體脂肪隆乳的技術日新月異,已經是一項成熟的美容手術,不但外型觸感自然,而且不會有植入物破裂的問題。唯一的缺點就是需要能獲得足夠量的脂肪(太瘦的人不行)和一次只能增加一到兩個罩杯。
植入物的好處是有各種尺寸可以選擇,一次到位,但需要瞭解沒有完美的植入物,選擇各種材質之前,一定要了解其中的差異與可能面對到的後續處理方式(下一段會討論到)才能達到滿意的手術結果。
光滑面 v.s. 絨毛面
早期因為鹽水袋容易植入,因此成為乳房重建的主流,不過因為長期容易破裂、觸感較不自然以及矽膠植入物的改良(傷口越來越小),近年來接受鹽水袋隆乳的人數已經逐年下降。矽膠植入物的特色是觸感自然,可以分為平滑面和絨毛面,因為絨毛面的植入物摸起來較為飽滿且術後比較不需要按摩,所以逐漸成為主流。

不過因為因為間變性大細胞淋巴癌(BIA-ALCL)的發生原因有疑慮,因此在選用上更須與您的醫師討論是否使用絨毛面植入物隆乳。
手術切口
隆乳手術中手術的刀口一般可以分為腋下、乳暈和乳下線三種。早期利用腋下切口執行手術為主流,但由於疤痕明顯、疤痕較長以及不容易做胸部軟組織的分離而影響手術結果,因此利用腋下切口隆乳的人數逐漸減少。
乳暈切口的好處是疤痕不明顯,除非親密接觸,不然很難發現。但其缺點為可能在術後影響乳頭觸感,另外是利用乳暈切口,很難讓植入物完全做到肌肉下的植入,影響手術結果(筋膜下就比較沒有影響)。
利用乳下線的切口執行手術,對於胸部軟組織的處理較為容易,可以精確地完成肌肉下或是雙重平面 (dual plane, 下一段會討論)的術式,而且傷口較小,唯一的缺點是傷口在乳房下緣的皮膚上,必須要在術前能精準設計下刀位置,才能使疤痕在術後容易被遮蓋。

肌肉下 v.s. 筋膜下
植入物到底該放在筋膜下還是肌肉下?從有隆乳手術開始,植入物該放在哪一個位置,一直是討論不休的議題,目前的想法是沒有絕對,只是看手術的目標是什麼。植入物放在筋膜下,術後胸口緊繃的時間可以大大的縮短,也不會因為胸大肌的收縮而使胸部看起來不自然,另外,乳溝的表現會比較明顯,唯一的缺點是如果個案本身皮膚較薄或是術前胸部罩杯較小,術後植入物的邊緣可能較為明顯。
曾經,把植入物放在肌肉下為主流,植入物放在胸大肌下之後會比較看不出邊緣的落差,適合皮膚較薄或是術前胸部罩杯較小的案例。但是由於可能造成長時間的胸部緊繃,胸大肌收縮時影響外型,還有不容易“擠”出乳溝,已經不是唯一的主流手術方式了。
最後要提的一種是雙重平面的手術方式(dual plane),顧名思義,是部分筋膜下、部分胸大肌下,靠上緣的植入物放在肌肉下,靠下緣的植入物放在筋膜下,好處是可以使乳房上緣看起來較飽滿,站立時會有水滴型的感覺,唯手術方式較為複雜,也比較需要乳下線切口執行手術。

內視鏡隆乳
最後要提到的是內視鏡隆乳,利用內視鏡放大且微創的方式,可以在手術中精確的分離組織,減少組織破壞,改善術後的腫脹,也可以精確的控制術中出血,降低術後的併發症。近年來,內視鏡隆乳已經成為隆乳的主流方式,諮詢時請務必與您的醫師討論是否具有使用內視鏡的方式執行手術的經驗。
案例分享


相關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