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列印模擬技術

在過去只有斷層掃描的年代,要了解病人臉部的骨骼架構,首先會替病人安排頭部斷層掃描,再藉由三個切面 — 平面切面(axial plane)、失狀切面(saggital plane)和冠狀切面(coronal plane)去詳細的了解病人臉部特有的結構,決定手術的方式(如下圖)。

斷層掃描 下巴整形 3D列印墊下巴 3D列印模擬技術
頭部斷層掃描的三個切面

對於一般民眾來說,要能從斷層掃描的切面去了解解剖構造的細節是有難度的,即使能聽得懂醫師對於解剖學上的說明,但要能全盤通透並真的站在同一個水平線上和醫師討論手術的方式是不太可能的。因此,才有了“3D臉部斷層掃描重組”技術的發明,利用電腦運算,用斷層掃描的原始資料去重建立體的影像(如下圖),藉由這樣的技術讓病人更直覺的了解自己顏面部的結構,也才能更詳細的和醫師討論手術的方式。

斷層掃描 下巴整形 3D列印墊下巴 3D列印模擬技術
斷層掃描的頭骨重建

但即使是3D臉部斷層掃描重組能在電腦上做到動態的展現,依然有一點紙上談兵的感覺,畢竟光用看的跟能夠實際摸到還是有差異的。因此3D列印技術實有必要的。

隨著3D列印技術的進步及普及,可以將以往“摸不著”的影像實體化,實際做出一個和真實骨骼非常相近的模型(3D 列印模擬技術,如下圖),藉由這樣的模型,我們就可以充分的和客人討論手術的目標然後去設計手術的方式,例如植入物實際的大小、形狀以及置放的位置,還有固定的方式。利用3D列印技術,我們可以在手術前就模擬出真實的手術結構,精準的設計手術,因此正式手術時也可以大大的減少手術的時間和不確定性,也大大的降低並發症的機會。

下巴整形 3D列印 3D 列印模擬技術
3D列印的下頷骨模型
整形外科 謝宇軒醫師 粉絲專頁 FB facebook
謝宇軒醫師粉絲專頁
台北亞緻整形外科整所
下巴整形 3D列印

發表迴響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